一、基本概况
外国语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83年开设的两年制英语专业。学院是陕西省东部唯一一所集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外语人才培育基地,下设英语系、东语系、俄语系及大学外语教学部4个教学单位及2个科研机构——外国语言文化与外语教学研究中心和泰国研究中心。开设有英语(师范)、日语(师范)、朝鲜语(韩语)、商务英语、俄语5个本科专业,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其中英语专业为陕西省普通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
二、师资队伍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积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10人,其中专业教师104人,高级职称教师5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93人。其中3人先后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校级教学名师、师德楷模,5人分别获学校“教坛新秀”和“教学能手”称号,14名教师在西安石油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延安大学、陕西理工大学、宝鸡文理学院等大学担任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学院常年聘请外籍教师4名外籍教师,现有3名外教在校执教。聘请上海外国语大学束定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苗兴伟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姜亚军教授、毋育新教授等10余位专家为兼职教授,聘请深圳市潘哒鲁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禹婷博士、浙江海角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严翔中博士、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院赵鹏鹤博士和来自中学教育一线的12位行业专家和基础教育一线教师作为各专业的兼职教师。
三、硬件设施
学院拥有15个多媒体教室、15个语音实验室、1个商务英语实训教室、1个录播教室和1个外语自主学习中心,目前正在建设1个国际外语考试中心。图书资料室藏书量达10,000余册,常年订购外语类刊物100余种。
四、学科、科研
外国语学院拥有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和朝鲜语语言文学四个二级学科,其中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简称英语学科)是校级特色学科和优先发展学科。学院拥有外国语言文化与翻译研究中心和泰国研究中心两个研究平台,形成了跨文化交际研究,东西方文学比较研究,应用语言学研究,翻译教学与实践四个研究方向和以博士、教授为带头人,副教授为骨干的研究团队5个,出版了《外国语言文化论丛》6期。2008年至2022年,英语语言学科已经完成三期校级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形成了以英语语言文化、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英汉汉英翻译和国别区域研究四个明确的研究方向。第一期特色学科项目建设期间,2011年英语专业获批省级特色学科建设点,2013年《英美文学》获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第二期建设期间出版了《史记观止》英译本,获批陕西省高等学校本科质量工程项目《地方高师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项目;第三期建设期间,完成陕西省教师教育类慕课课程《中国传统文化英译技巧》和校级慕课课程《英语学科教学论》的建设,4名教师获聘其他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英语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正在积极筹备翻译硕士建设点。
学院一直重视教师科研能力培养,每年邀请7-10位业界大咖来为师生作报告、选派20多名教师参加国内外访学、培训和学术会议,积极承办各类学术会议,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在学院内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近5年来,发表核心论文90余篇,其中CSSCI论文15篇,SCI论文10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主编、参编教材15部,出版专著41部、译著1部;获批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十四五”规划课题2项,省社科基金项目3项,厅局科研项目25项,省级教改项目3项、校级教改项目15项,校级科研项目30余项,“新文科”项目2项;荣获厅局级和校级教学成果奖8项。
五、人才培养
学院根据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和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通过规范常规教学环节,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推进“两早一晚”方案,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能力。通过定期举办“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演讲比赛、“声临其境颂党恩,薪火相传新时代”配音大赛等颇具特色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通过各种校地合作以及30多个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行学院教师和地方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双导师制”,组织学生坚持“三笔字”训练,参加各类师范生技能大赛等,培养师范生的职业技能。此外,学院还积极开展与海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分别与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多所高校合作开展国际交换生联合培养项目,与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开展交换生合作项目。学院先后有20余名教师赴英美日等国家的知名高校访学、进修;有70余名学生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学习和深造,派遣60多名学生利用寒暑假赴美国、日本和韩国带薪实习。
六、社会实践与服务
学院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发挥专业优势,组织学生到三李村等地开展支教活动、学生积极参加“丝绸之路”中国•渭南华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志愿服务活动、“Z世代的2023:以丝路之名”会务服务等各项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与渭南市博物馆、科赛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让学生参与“渭南市文博系统英文讲解员大赛”、“北人印机工厂开放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场竞争力。
七、人才培养成效
学院坚持“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办学指导思想,秉承“正德、笃行、兼容、济世”的院训,上下同心,狠抓学生语言基本功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致力于将学院建成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外语人才培育基地。近年来,我院学生在各类专业竞赛中表现突出,获得国家级一等奖6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9个;省部级一等奖19个,二等奖37个,三等奖82个。在全国大学生“互联网+”竞赛中获陕西省铜奖1个,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5项,省级18项,发表学术论文23篇。有200多名毕业生考取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就业率连续5年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
202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