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传承的纽带,也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核心手段,在语言的互通与文化的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下,文化的多样性不仅需要被保护,更需要通过语言的转换与翻译的传播被世界理解与接受。
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与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从传统戏曲、民间音乐到手工技艺、饮食文化,陕西非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非遗文化既是地方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跨文化交流中最具吸引力的内容之一。然而,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非遗文化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跨语言转换中保持文化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如何在异质文化语境中实现非遗文化的精准解读与有效传播?如何通过语言与翻译赋能非遗文化的全球传播与认知?这些问题亟待语言学与翻译学的共同探索与解决。
为促进非遗文化在国际语境中的传播与交流,由渭南师范学院主办、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陕西省翻译协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渭南师范学院科研处协办的陕西非遗文化译介与对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25年5月18日至19日在渭南师范学院朝阳校区举行。
本次会议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译介与国际传播”为主题,旨在汇聚国内外语言、文化及翻译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非遗文化的翻译与传播这一交叉领域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探索非遗文化译介的创新路径,推动非遗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传播与再现,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会议不仅是对翻译与文化传播理论的进一步丰富,也将为陕西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国际化推广提供学术支持与实践指导。我们诚挚邀请海内外学者共同参与,携手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播贡献智慧与力量。
一、主办单位
渭南师范学院
二、承办及协办单位
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省翻译协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渭南师范学院科研处
三、会议主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译介与国际传播
四、主要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1. 非物质文化遗产译介方式与策略研究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路径研究
3. 数字人文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
4. 全球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份建构与重塑
5. 非物质文化遗产译介与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
6. 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传播中的跨文化问题
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与国际传播
8. 人工智能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际传播
五、会议时间
2025年5月18日至5月19日。
六、会议地址
渭南师范学院朝阳校区(渭南市朝阳大街中段)
七、主旨报告嘉宾(按姓氏拼音排序)
党争胜 西安外国语大学
胡伟华 西安工程大学
姜亚军 西安外国语大学
刘全国 陕西师范大学
Allan Barr(白亚仁)波莫纳学院(美国)
Mehad Mousa(艾小英)(埃及)
Robin Gilbank(罗宾·吉尔班克)(英国)
陕西省翻译协会海外理事
西京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
八、参会报名表
请有意参会者于2025年4月15日之前填写《陕西非遗文化译介与对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参会报名表》,发送至会务组邮箱wgyky2021@126.com。
九、会务安排
1.会议形式:线下参会。
2.日程安排:5月18日下午会议现场报到,5月19日召开专题研讨会。
3.参会费用:本次会议不收取会务费,往返交通费、餐费和住宿费用自理。
4.报到及住宿地点:渭南建国饭店(临渭区仓程路与渭河大街十字西南角)
十、会务组联系方式
会议邮箱:wgyky2021@126.com
闫老师:15353430825
李老师:18791685136
附件:陕西非遗文化译介与对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参会报名表
渭南师范学院
陕西省翻译协会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25年3月13日